伊犁河谷退耕还草的模式及生态经济效益探讨

被引:5
作者
范天文
崔国盈
机构
[1] 新疆伊犁州草原工作总站,新疆乌鲁木齐市畜牧兽医检疫草原工作总站伊宁市,
关键词
伊犁河谷; 退耕还草; 模式; 生态、经济效益;
D O I
10.16795/j.cnki.xjxmy.2004.04.035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政府制定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伊犁河谷需要退耕还草的面积为14.13万hm2,河谷自然地理条件较复杂,不同地域水、土、光、热条件差异较大,本文就伊犁河谷不同地城退耕还草的模式、生态经济效益及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新疆草地资源及其利用.[M].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编;.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3,
[2]   新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相关技术的探讨 [J].
郭选政 ;
崔恒心 ;
赵德云 ;
李学森 .
中国草地, 2003, (05) :73-75
[3]   黄河流域退耕还林有关技术问题研究 [J].
裴新富 ;
甘枝茂 ;
刘啸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03) :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