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延长组绿泥石环边与储集性能关系研究

被引:51
作者
丁晓琪
张哨楠
葛鹏莉
万友利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绿泥石环边; 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自生石英; 储层;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0.02.010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绿泥石环边是碎屑岩地层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出状态与含量对储层储集物性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背散射及能谱,对绿泥石的产出状态、形成机理、形成时间及对孔隙的保存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微咸水-半咸水的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富黑云母的长石砂岩与绿泥石存在空间上的耦合;(2)绿泥石的形成时间不早于初始压实阶段,不晚于自生石英的出现;(3)绿泥石环边对自生石英的抑制主要是通过改变孔隙微区环境及占据颗粒表面空间,进而阻止自生石英在碎屑石英表面成核来完成的;(4)绿泥石环边中的晶间孔对延长组油藏来说,意义可能不大,但为以后酸性水的渗流提供了部分通道;(5)绿泥石环边对储层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表现为减缓了上覆地层的机械压实和对自生石英起到了一定的抑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47 / 2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不同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的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文正 ;
杨华 ;
候林慧 ;
刘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0) :1438-1445
[2]  
Distribution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17α(H)-diahopanes from different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J]. ZHANG WenZheng1, YANG Hua2, HOU LiHui3 & LIU Fei1 1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Changqing Oilfield Branch, Xi’an 710018, China;2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Changqing Oilfield Branch, Xi’an 710018, China;3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Science i
[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储层致密史与油藏成藏史 [J].
邓秀芹 ;
刘新社 ;
李士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2) :156-161
[4]   自生绿泥石对砂岩储层孔隙的保护机理 [J].
田建锋 ;
陈振林 ;
杨友运 .
地质科技情报, 2008, (04) :49-54
[5]   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产状、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 [J].
田建锋 ;
陈振林 ;
凡元芳 ;
李平平 ;
宋立军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8, (02) :200-206
[6]   镇泾区块延长组层序格架内油层分布规律研究 [J].
丁晓琪 ;
张哨楠 ;
刘岩 ;
刘鹏坤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49-53+188
[7]   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在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长8砂岩微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 [J].
刘林玉 ;
王震亮 ;
高潮 .
地学前缘, 2008, (01) :80-84
[8]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晚古生代火山活动对盆内砂岩储层的影响 [J].
杨华 ;
杨奕华 ;
石小虎 ;
尹鹏 .
沉积学报, 2007, (04) :526-534
[9]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 [J].
李红 ;
柳益群 ;
刘林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2) :209-217
[10]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 [J].
黄思静 ;
谢连文 ;
张萌 ;
武文慧 ;
沈立成 ;
刘洁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7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