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13
作者
关正君
杨学举
刘桂茹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保定
[3] 保定
关键词
小麦; 杂种优势; 进展;
D O I
10.16318/j.cnki.hbnykx.2002.04.009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几个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作物杂种优势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王得元 ;
殷秋妙 ;
李颖 ;
郑锦荣 ;
黄爱兴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1) :97-102
[2]   温光型小麦两用不育系与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 [J].
周金生 ;
杨木军 ;
顾坚 ;
田玉仙 .
云南农业科技, 1997, (06) :3-6
[3]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与研究进展 [J].
张爱民 ;
黄铁城 .
作物杂志, 1997, (05) :16-20
[4]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J].
郭瑞星 ;
邵仁学 ;
湖北省种子总公司 .
湖北农业科学, 1996, (06) :25-28
[5]   小麦不育系杂种研究应用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J].
刘曙东 .
麦类作物学报, 1996, (06) :2-4
[6]   Q型杂种小麦杂种优势研究初报 [J].
田笑明,吴玉珍,穆培源,穆廷文,韩新年 .
新疆农业科学, 1996, (05) :198-200
[7]   我国杂交小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刘秉华 .
麦类作物学报, 1996, (01) :2-4
[8]   新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V型初步研究 [J].
孙兰珍 ;
高庆荣 ;
崔德才 ;
王桂荣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1) :1-8
[9]  
作物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研究进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李竞雄, 1996
[10]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中的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邓景扬主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