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与脾阳虚大鼠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16
作者
易杰
李德新
易华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2] 辽宁中医学院
[3] 灯塔市第一人民医院
[4] 北京
[5] 博士研究生导师
[6] 辽宁沈阳
[7] 辽宁灯塔
关键词
脾阳虚证; 蛋白激酶C; 动物模型;
D O I
10.13193/j.archtcm.2002.05.94.yij.043
中图分类号
R228 [中医病理];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目的 :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异同 ,揭示脾气虚和脾阳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模型 ;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 :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大鼠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 ,脾气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无明显变化 ,脾阳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1) ,而且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两模型组之间存在差异 (P <0 .0 1) ,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除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外 ,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浆PKC活性与脾阳虚证大鼠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明显升高 (P <0 .0 1) ,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组之间药存在明显差异。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对脾组织细胞膜无明显作用 ,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两个模型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P <0 .0 1) ,其中 ,温运脾阳药对肝、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 ,可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细胞PKC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以及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密切相关 ;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
引用
收藏
页码:639 / 640+644 +64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脾阳虚大鼠肝脾蛋白激酶C活性的实验研究 [J].
刘春明 ;
李德新 ;
吕爱萍 ;
林庶茹 ;
夏淑杰 .
辽宁中医杂志, 2000, (01) :44-45
[2]   蛋白激酶C在红细胞生成素介导的早期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J].
黄仁魏 ;
李铭权 ;
吴祥元 ;
夏忠军 ;
林东军 ;
肖若之 .
实验血液学杂志, 1997, (04) :378-383
[3]   “脾为后天之本”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脾气虚证大白鼠模型LPO及其相关抗氧化酶变化的实验研究 [J].
王晓明,李德新,易杰,刘艳明 .
辽宁中医杂志, 1994, (03) :139-141
[4]  
Calcium dependent activation of a multifunctional protein kinase by membrane phospholipid〔J〕. Takai T.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