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上游不同地带居民对环境退化的响应

被引:43
作者
阎建忠 [1 ]
张镱锂 [2 ]
朱会义 [2 ]
摆万奇 [2 ]
郑度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环境退化; 响应; 大渡河上游; 生计方式;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青藏高原的环境退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农牧民如何认识和响应环境退化,还缺乏实证研究。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法,对大渡河上游不同地带典型村(位于河谷区的丹扎木村、中山区的克尔马村和山原区的日科村)的农牧民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①大渡河上游不同地带的居民对环境退化具有不同的响应过程。河谷区通过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缓解了人口压力,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和森林退化;中山区以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发展畜牧业来缓解人口压力,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环境退化;山原区的劳动力不能转移到二、三产业,只能通过增加牲畜数量来解决生计,牧民仅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应对草料不足的问题和雪灾等自然灾害。在大渡河上游,最脆弱的区域是中山区和山原区,而不是人口压力大的河谷区。②生计方式是影响居民响应人口压力和环境退化的关键因素。基于居民的生计方式来解释和解决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压力和环境退化问题,将是一个新的方向。③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居民改善生计。降低教育收费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三江源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J].
李津成 .
青海环境, 2004, (02) :47-49
[2]   近15年来长江黄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变化 [J].
王根绪 ;
丁永建 ;
王建 ;
刘时银 .
地理学报, 2004, (02) :163-173
[3]   参与性评估法在小尺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以科尔沁沙地尧勒甸子村为例 [J].
赵杰 ;
赵士洞 .
资源科学, 2003, (05) :52-57
[4]   果洛牧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J].
崔关苑 ;
周明秀 ;
张生庆 .
青海草业, 2003, (02) :19-21
[5]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毗邻地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 [J].
王爱民 ;
刘加林 ;
高翔 .
经济地理, 2000, (02) :31-35
[7]   实现牧民定居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J].
塔拉什 .
新疆畜牧业, 1996, (04) :2-3
[8]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 .2 DIFD. . 2000
[9]  
Using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agro-pastoralist livelihoods in NW Yunnan .2 Wilkes Andreas.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