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成矿(藏)体系与协同勘探——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被引:55
作者
王毅 [1 ]
杨伟利 [1 ]
邓军 [2 ]
吴柏林 [3 ]
李子颖 [4 ]
王明镇 [5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 西北大学地质系
[4]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5] 山东科技大学
关键词
能源矿产; 成矿体系; 共存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 协同勘探;
D O 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4.05.001
中图分类号
P618 [矿床分类];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在盆地构造演化、各种能源矿产的时空分布以及相互联系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盆地演化进程中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的成藏(矿)体系及其分布规律,试图建立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模式。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与油、气、煤具有成生关系,典型矿床为东胜铀矿床。可以把同盆共存富集的各种能源矿产概括为无机矿产(铀矿)和有机矿产(油、天然气、煤及煤层气)两类,在整个盆地演化过程中,共存系统中有机和无机矿产的形成过程相互关联,就位空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通常流体有机矿产分布于盆地内部,无机矿产则分布于盆地边缘或盆-山转换部位,但它们同属一个盆地的自然成矿(藏)系统。对于鄂尔多斯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作用和后期改造,对多种能源矿产的共存成矿(藏)体系的形成及定位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成藏(矿)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成矿(藏)准备、主要成矿(藏)和后期保存等三个演化阶段。根据盆地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的配置组合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七个协同勘探区,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协同综合勘探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815 / 8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分布特征与协同勘探 [J].
杨伟利 ;
王毅 ;
王传刚 ;
孙宜朴 .
地质学报, 2010, 84 (04) :579-586
[2]   鄂尔多斯盆地铀富集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J].
赵军龙 ;
谭成仟 ;
刘池洋 .
地质学报, 2009, 83 (02) :158-165
[3]   论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的成藏演化特征 [J].
王传刚 ;
王毅 ;
许化政 ;
孙宜朴 ;
杨伟利 ;
伍天洪 .
石油学报, 2009, 30 (01) :38-45+50
[4]   浅析鄂尔多斯盆地铀富集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J].
赵军龙 ;
戴华林 ;
谭成仟 ;
刘池洋 .
铀矿冶, 2008, (04) :211-215
[5]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煤储层特征及含气潜力 [J].
薛军民 ;
高胜利 ;
高鹏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1) :37-40+46
[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目标层灰绿色砂岩成因[J]. 李子颖,方锡珩,陈安平,欧光习,肖新建,孙晔,刘池洋,王毅.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7]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流体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J]. 吴柏林,刘池洋,王建强.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8]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层气储层特征 [J].
刘新社 ;
席胜利 ;
周焕顺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7, (01) :37-40
[9]   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年代学及成矿铀源研究 [J].
刘汉彬 ;
夏毓亮 ;
田时丰 .
铀矿地质, 2007, (01) :23-29
[10]   鄂尔多斯盆地优质煤资源分布及有利区块 [J].
顾广明 ;
李小彦 ;
晋香兰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04) :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