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市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统计分析

被引:39
作者
王婉 [1 ,2 ]
姚展予 [1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3] 不详
[4] 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5] 不详
关键词
北京市;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区域历史回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81 [人工降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案对北京市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统计评估,选择区域平均日雨量作为统计变量,北京市2006年共有43个催化作业日,其中41个为增雨作业日,作业区域位于北京市北部,面积大约为100 km×50 km。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2006年人工作业相对增雨13%,绝对增雨39 mm,但增雨效果不显著。本文根据催化技术状况对作业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得到21个地面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4%,显著度较高,u检验达0.019;29个地面和飞机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7%,u检验显著度为0.022;8个飞机作业日相对增雨48%,增雨显著度较低;12个催化不充分作业日相对减雨49%;2个过量播撒消雨作业日相对减雨12%,结果也不显著。分类统计分析表明,对目标区进行充分催化是获得好的催化效果的前提。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2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决策方法
    王以琳
    薛晓萍
    李曼华
    [J]. 高原气象 , 2008, (03) : 686 - 694
  • [2] 甘肃省冬、春季人工增雨雪作业条件分析
    尹宪志
    张强
    丁瑞津
    徐启运
    牛国强
    [J]. 高原气象 , 2007, (03) : 603 - 608
  • [3] 东北冷涡云系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和分析
    周德平
    宫福久
    王吉宏
    [J]. 高原气象 , 2006, (05) : 950 - 958
  • [4] 山东降水云系微物理结构数值模拟和播云条件分析
    龚佃利
    王俊
    刘诗军
    [J]. 高原气象, 2006, (04) : 723 - 730
  • [5] 黄淮气旋中人工增雨播云区的探讨
    王以琳
    王建国
    [J]. 高原气象, 2006, (01) : 128 - 137
  • [6] 聚类分析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
    房彬
    肖辉
    王振会
    孙海燕
    黄美元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6) : 739 - 745
  • [7] 新疆天山山区人工增雨试验效果评价
    高子毅
    张建新
    廖飞佳
    林柯
    [J]. 高原气象, 2005, (05) : 734 - 740
  • [8] 人工增雨效果的数值统计评估方法
    胡鹏
    谷湘潜
    冶林茂
    董官臣
    不详
    [J]. 气象科技 , 2005, (02) : 189 - 192
  • [9] 夏季黄河上游边界层特征与地面碘化银催化分析
    张国庆
    张加昆
    德力格尔
    [J]. 高原气象, 2004, (05) : 684 - 688
  • [10] 兰州地区秋季层状云垂直微物理特征分析
    李照荣
    李荣庆
    李宝梓
    [J]. 高原气象, 2003, (06) : 583 - 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