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水系统中微生物迁移机制

被引:5
作者
邹胜章 [1 ,2 ]
邓振平 [2 ]
梁彬 [2 ]
夏日元 [2 ]
唐建生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微生物; 岩溶水; 污染; 运移; 衰减;
D O I
10.15985/j.cnki.1001-3865.2010.10.017
中图分类号
X172 [环境微生物学];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15 ;
摘要
对桂林罗锦响水岩岩溶水系统雨前、雨中和雨后水中及悬浮物上携带的细菌数量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在雨期,岩溶地下河水质变化对地表水质响应迅速,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地下水与地表水中的细菌总数可达到同一个数量级;地下水中TSS与细菌总数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即细菌总数随TSS的升降而升降,说明细菌大多是附着在悬浮颗粒物运移的;同时,岩溶区地下河局部存在的溶潭等蓄水构造对污染物具有明显的纳污与稀释效应,是岩溶地下河系统产生自净作用的主要场所。TSS与地下水流速呈正相关,而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的细菌占地下水中细菌总数的比例与流速呈负相关。地下河洞口的堆积物对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截留作用,其对微生物的吸附和缓慢释放,是导致地下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受到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在线监测仪在岩溶地下水示踪实验中的应用——广西临桂县罗锦地下水示踪试验 [J].
邓振平 ;
周小红 ;
邹胜章 ;
罗英 ;
孙骞 .
水资源保护, 2009, 25 (02) :75-78
[2]   上海市排水系统雨天出流及地表径流沉降特性初探 [J].
张梦 ;
李田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7, (09) :668-670
[3]   西南岩溶山区分散供水水污染特征 [J].
邹胜章 ;
李兆林 ;
陈宏峰 ;
梁彬 ;
夏日元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2) :240-244
[4]   河道污染质垂向迁移对地下水影响的研究 [J].
赵彦琦 ;
杨英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7, (02) :110-114
[5]   西南峰丛山区分散供水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J].
邹胜章 ;
陈宏峰 ;
梁彬 ;
裴建国 ;
唐建生 .
中国岩溶, 2006, (01) :12-17
[6]   试用示踪剂浓度——时间曲线分析岩溶管道的结构特征 [J].
杨立铮 ;
刘俊业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79, (04) :44-49
[7]  
Dynamics and interaction of organic carbon, turbidity and bacteria in a karst aquifer system[J] . Michiel Pronk,Nico Goldscheider,Jakob Zopfi.Hydrogeology Journal . 2006 (4)
[8]  
Prioritization of ground water contaminants and sources[J] . R. C. Knox,L. W. Canter.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 199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