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

被引:13
作者
刘红樱
胡受奚
郭坤一
贺菊瑞
机构
[1]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
关键词
变质作用; 熊耳群火山岩; 马超营断裂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论述了熊耳山南坡的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热液变质作用的特点。火山岩的变质作用及其强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不均匀性 ,一般在断裂带内发育且强度大 ,断裂带北侧变质程度低、强度小 ;马超营断裂带对区内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特征起着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 ;变质作用具有多次叠加、改造的特征 ,一般区域变质作用较早较普遍 ,动力变质和热液变质作用偏晚和较局限 ,每次大的构造运动都伴随着后两者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8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影响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的因素及其机制 [J].
陈衍景 .
地学前缘, 1998, (S1) :112-121
[2]   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岩石学及其形成环境讨论 [J].
夏林圻 ;
夏祖春 ;
任有祥 ;
张诚 ;
韩松 ;
黄忠祥 .
西北地质科学, 1990, (28) :1-14
[3]   华北地台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特点及形成的构造背景 [J].
杨忆 .
岩石学报, 1990, (02) :20-29
[4]   东秦岭燕山期大陆内部挤压俯冲的构造模式及其证据 [J].
胡志宏 ;
胡受奚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3) :489-498
[5]   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构造关系初探 [J].
胡德祥 ;
邓清禄 ;
杨巍然 .
地球科学, 1987, (05) :477-486
[6]   豫西熊耳群划分与对比 [J].
喻积贤 ;
王铭生 ;
杨建朝 ;
陈山柱 .
河南地质, 1985, (04) :55-63
[7]   晋南西阳河群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乔秀夫 ;
张德全 ;
王雪英 ;
夏明仙 .
地质学报, 1985, (03) :258-269
[8]   熊耳群火山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贾承造 .
河南地质, 1985, (02) :39-43
[9]   熊耳群火山岩系岩石化学特征 [J].
阎中英 .
河南地质, 1985, (02) :44-48
[10]   山西垣曲中元古代枕状熔岩的研究 [J].
张德全 ;
乔秀夫 ;
周科子 .
岩石矿物及测试, 1985, (01) :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