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社会视野中的“新农合”制度建设

被引:7
作者
向春玲
机构
[1]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关键词
“新农合”制度; 医疗救助; 社会公益组织;
D O I
10.14119/j.cnki.zgxb.2006.05.018
中图分类号
R197.1 [医疗服务制度];
学科分类号
1004 ; 120402 ;
摘要
政府主导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保障水平低,所提供的医疗救助资金有限,农民看病难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在“新农合”制度的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社会救助的作用,开辟社会资源流入医疗救助基金的新渠道,以弥补政府“新农合”医疗救助资金的不足。山东青岛即墨市和济宁市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农村的医疗救助活动,证明了社会公益组织是推动“新农合”制度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参合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败的关键 [J].
宋廷杰 .
大连干部学刊, 2005, (04) :39-39
[2]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反思 [J].
谢圣远 .
中国卫生经济, 2005, (04) :44-46
[3]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史及其经验教训 [J].
王禄生 ;
张里程 .
中国卫生经济, 1996, (08) :14-15
[4]  
统筹城乡发展[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景天魁,王颉主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