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储蓄率是超额货币供给的原因吗?——基于1992~2007年国家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被引:16
作者
董青马
胡正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关键词
储蓄率; 超额货币; M2/GDP;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 [中国货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索洛模型基本假定下,推导了储蓄率与产出及货币供给三者之间动态关系,并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7年资金流量表为基础,分别检验了中国国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政府储蓄率与超额货币供给的Granger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居民储蓄率对M2/GDP具有显著影响,政府储蓄率则影响不显著,说明我国国民储蓄率对超额货币影响主要归功于居民储蓄率变动。其原因可能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居民储蓄占总储蓄的比重较大;二是政府储蓄资本转化率较高,居民储蓄资本转化率较低。本文政策涵义在于:要化解因超额货币大量积累而产生的经济、金融系统性风险,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通过财政税收制度改革,"还富于民",加大政府转移支付,使得可支配收入分配向居民部门倾斜;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支出;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提供多元化的投资工具,降低居民储蓄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确定预期下居民消费敏感性与超额货币增长——兼论扩大内需的金融制度约束 [J].
王书华 ;
孔祥毅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31 (06) :79-84
[2]   经济货币化进程与内生性货币供给——关于中国高M2/GDP比率的货币分析 [J].
张文 .
金融研究, 2008, (02) :13-32
[3]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J].
李扬 ;
殷剑峰 .
经济研究, 2007, (06) :14-26
[4]   中美两国可比居民储蓄率的计量:1992—2001 [J].
任若恩 ;
覃筱 .
经济研究, 2006, (03) :67-81+102
[5]   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 [J].
何新华 ;
曹永福 .
国际经济评论, 2005, (06) :58-61
[6]   中国高储蓄率还能持续多久 [J].
徐滇庆 ;
高娜 ;
章倩文 .
招商周刊, 2005, (26) :11-12
[7]   “中国之谜”——文献综述和一个假说 [J].
伍志文 .
经济学(季刊), 2003, (04) :39-70
[8]   论我国M2对GDP的比例 [J].
曾令华 .
金融研究, 2001, (06) :59-66
[9]   中国的货币化进程、金融控制及改革困境 [J].
张杰 .
经济研究, 1997, (08) :21-26+79
[10]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J].
易纲 .
经济研究, 1996, (12) :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