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水域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29
作者
范亚民 [1 ]
何华春 [2 ]
崔云霞 [1 ]
吴涛 [1 ]
机构
[1]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规划所
[2]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环境变化; 水域面积; 湖泊岸线; 人类活动; 洪泽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2 [工程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湖泊水域面积日益缩小,不仅影响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也造成了湖泊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破坏及湖泊水环境质量的下降。以淮河中下游洪泽湖为例,通过收集洪泽湖地区1930~2001年不同时期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对洪泽湖地蛆70多a来水域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30~1961年,洪泽箕面积减少了130.3km2,年均递减率为0.23%;1961~197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31.99km2,年均递减率为0.17%;1971~200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154.93km2,年均递减率为0.3%;1930~200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317.22km2,减少了1930年总面积的16.92%,年均递减率0.24%。洪泽湖水域面积变化主要集中在湖的西部和东北部的湿地沼泽处。同时应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及基于岸线发育系数方法,对洪泽湖1971~2001年30a来湖泊岸线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30a来,洪泽湖的岸线曲折度降低,岸线长度减少,岸线结构趋于单调。岸线曲折率下降与该时期洪泽湖的滩地围垦、水利建设等人类经济活动对湖泊形态的改变有密切关系,沿湖兴修水利工程,联圩并圩以及围湖垦殖等人类活动对洪阵湖岸线的演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加速了湖泊岸线的演化进程,导致湖泊岸线的计盒分形维数值降低。湖泊水域动态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的作用更为突出,针对湖泊水域日益减少的现状,在以上结果分析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如何合理利用与保护洪泽湖水资源、水环境进行了探讨,以实现湖泊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湖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397 / 14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洪泽湖水域的环境演变遥感分析[J]. 范亚民,何华春,崔云霞,吴涛,岳强.污染防治技术. 2008(06)
  • [2] 洪泽湖水域的环境演变遥感分析[J]. 范亚民,何华春,崔云霞,吴涛,岳强.污染防治技术. 2008 (06)
  • [3] 洪泽湖流域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记录分析
    何华春
    许叶华
    杨競红
    张振克
    施晓冬
    [J]. 第四纪研究, 2007, (05) : 766 - 774
  • [4] 近30年来太湖流域湖泊岸线形态动态变化
    李新国
    江南
    王红娟
    刘新
    [J]. 湖泊科学, 2005, (04) : 294 - 298
  • [5] 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何华春
    丁海燕
    张振克
    施晓冬
    李书恒
    毛龙江
    [J]. 地理科学, 2005, (05) : 80 - 86
  • [6] 洪泽湖天然湿地的长期变化研究
    阮仁宗
    冯学智
    肖鹏峰
    沈渭寿
    张惠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 57 - 60
  • [7] 湖泊岸线分形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潘文斌
    黎道丰
    唐涛
    蔡庆华
    [J]. 生态学报, 2003, (12) : 2728 - 2735
  • [8] 淮河流域及洪泽湖水质的演变趋势分析
    李波
    濮培民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01) : 67 - 73
  • [9] 洪泽湖和淮河入洪泽湖河口的形成与演化
    王庆
    陈吉余
    [J]. 湖泊科学, 1999, (03) : 237 - 244
  • [10] 洪泽县志[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洪泽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