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西辽河流域全新世以来人地系统演变历史的重建
被引:45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崔海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李宜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来源:
关键词:
西辽河流域;
全新世;
人地系统;
演变历史;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2.05.004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古研究表明 ,西辽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全新世以来先后演绎了多期古文化 ,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利用野外考古材料和已有考古研究成果 ,系统地梳理了本区文化景观的演变历史 ;利用土壤剖面、古土壤年代数据、文化遗址中的碳屑显微结构等证据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系统地复原了本区自然景观的演变历史 ;详细探讨了全新世以来本区人地系统的耦合演变进程 ,揭示了本区人地系统演变的历史规律和内在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35 / 5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中国小冰期的气候[J]. 第四纪研究, 1998, (01) : 54 - 64王绍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龚道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北京
- [2] 红山文化的“唯玉为葬”与辽河文明起源特征再认识[J]. 文物, 1997, (08) : 20 - 26+99郭大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文化厅研究员
- [3]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J]. 地学前缘, 1997, (Z1) : 131 - 14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方修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国家气候中心,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任国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国家气候中心,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索秀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国家气候中心,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 [4] 中国东北沙地埋藏土壤的成因和环境指示意义[J]. 干旱区地理, 1997, (02) : 73 - 79任国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 [6] 科尔沁沙地麦里地区晚全新世植被演化[J]. ActaBotanicaSinica, 1997, (04) : 353 - 362任国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张兰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 [7]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 考古, 1997, (01) : 1 - 26+52+97杨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8] 兴隆洼文化居室葬俗及相关问题探讨[J]. 考古, 1997, (01) : 27 - 36杨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刘国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 [9] 浅论赵宝沟文化的农业经济[J]. 考古 , 1996, (02) : 61 - 65刘晋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董新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 [10] 中国近2000年来气候演变的阶段性[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4, (09) : 998 - 1008张丕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啸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张时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