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陆块前寒武纪两次重大地质事件的特征和性质

被引:60
作者
彭澎
翟明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年龄数据; 华北陆块; 地质事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类统计了华北陆块236个精度较高的大于16亿年的年龄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年龄数据存在2个最为明显的峰期,分别位于2550~2475MaBP和1900~1750MaBP区间,对应华北陆块25亿年和18亿年地质事件。同时,这2次地质事件所包含的变质作用峰期和成岩作用峰期均有不同步的特点。25亿年地质事件中成岩作用峰期早于变质作用峰期,而18亿年地质事件中变质作用峰期早于成岩作用峰期。由此反映这2次地质事件性质的差异。25亿年地质事件表现为巨型麻粒岩带、岩浆构造热事件、沉积建造开始和环境变化等,可能代表华北陆块一次重要的拼合事件;而18亿年地质事件表现为非造山岩浆活动、裂谷型火山—岩浆活动和强烈的退变质作用等,可能代表华北陆块一次重要的裂解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818 / 8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adakit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钱青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1, (03) : 297 - 306
  • [2] 恒山中元古代早期基性岩墙群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克拉通构造演化意义
    李江海
    侯贵廷
    钱祥麟
    H.C.HALLS
    Don DAVIS
    [J]. 地质论评, 2001, (03) : 234 - 238
  • [3] 华北地台新元古代古地磁研究新成果及其古地理意义.[J].张世红;李正祥;吴怀春;王鸿祯.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0, S1
  • [4] 孔兹岩系——山西吕梁地区界河口群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万渝生
    耿元生
    沈其韩
    张如心
    [J]. 岩石学报, 2000, (01) : 49 - 58
  • [5] 秦岭造山带及相邻地块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研究综述及相关问题探讨
    周鼎武
    张成立
    刘良
    王居里
    王焰
    刘金平
    [J]. 岩石学报, 2000, (01) : 22 - 28
  • [6] 华北陆块基底构造格局及早期大陆克拉通化过程
    李江海
    钱祥麟
    黄雄南
    刘树文
    [J]. 岩石学报, 2000, (01) : 1 - 10
  • [7] 秦岭区前寒武纪构造格局与演化问题探讨
    张国伟
    于在平
    董云鹏
    姚安平
    [J]. 岩石学报, 2000, (01) : 11 - 21
  • [8] 辽东-吉南地区早元古代两种类型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贺高品
    叶慧文
    [J]. 岩石学报, 1998, (02) : 25 - 35
  • [9] 冀北滦平-承德一带晚太古代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李江海
    翟明国
    李永刚
    张毅刚
    [J]. 岩石学报, 1998, (01) : 35 - 42
  • [10] 地球的节律与大陆动力学的思考
    王鸿祯
    [J]. 地学前缘, 1997, (Z2) : 5 - 8+10-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