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213的6~8月湖北省暴雨落区(点)预报模型和指标研究

被引:8
作者
施望芝
高琦
张萍萍
机构
[1] 武汉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数值预报; 暴雨; 落区; 预报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6 [预报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暴雨的落区、落点预报仍是当今天气预报中的难题。为了逐步提高暴雨落区落点预报的准确率,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3~2005年6~8月湖北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着重分析了对产生暴雨贡献较大的数值预报物理量场和量值。结果表明,500、700、850 hPa假相当位温之和[Σθse(5+7+8)]的水平分布场在某一地区表现出有能量锋区存在,同时满足其它预报模型和指标,12 h后满足条件的地区有暴雨发生;当某个站点在暴雨发生前,500、700、850 hPa温度露点差之和[Σ(T-Td)]≤10°C时,同时满足其它预报指标时,12 h后该站点有暴雨发生。最后,根据同期暴雨个例的多要素综合诊断分析,归纳出数值预报场模型和预报值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江淮流域2003年强梅雨期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J].
周玉淑 ;
高守亭 ;
邓国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5, (02) :195-204
[2]   武汉地区“98.7”连续性暴雨的卫星水汽图像分析 [J].
施望芝 ;
熊秋芬 ;
陈创买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1) :91-96
[3]   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结构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 [J].
胡伯威,彭广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6, (04)
[4]  
中尺度天气原理和预报[M]. 气象出版社 , 陆汉城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