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

被引:317
作者
胡初枝
黄贤金
钟太洋
谭丹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分解分析模型; 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人类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此,基于EKC模型,采用平均分配余量的分解方法,构建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1990-2005年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强度对碳排放的贡献,即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变化效应均值为19.55%。其中,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强度引起的变化效应分别为15.76%,-0.86%和4.65%。总的看来,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出"N"型关系,经济规模对碳排放变动具有增量效应,这是推动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由于不同产业之间碳排放差异性越来越大,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减量效应,但抑制作用并不明显,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技术效应波动性较大,总体上具有正的效应,从减少碳排放角度来看,现行技术对降低碳排放并未发挥优势。本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我国碳排放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产业发展调整具有一定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批评综论 [J].
佘群芝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8, (01) :20-26
[2]  
中国经济增长与CO2排放演化探析[J]. 杜婷婷,毛锋,罗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02)
[3]   基于能量集成的CO2减排量的确定 [J].
汪刚 ;
冯霄 .
化工进展, 2006, (12) :1467-1470
[4]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5]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J].
王中英 ;
王礼茂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6, (05) :88-91
[6]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 [J].
彭水军 ;
包群 .
财经问题研究, 2006, (08) :3-17
[7]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进展 [J].
李玉文 ;
徐中民 ;
王勇 ;
焦文献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5) :11-18
[8]   中国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分析 [J].
陈六君 ;
王大辉 ;
方福康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561-568
[9]   Determinants of CO2 emissions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J].
Friedl, B ;
Getzner, M .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 45 (01) :133-148
[10]  
An EKC-patter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technology, fuel prices and growth in Sweden 1870–1997[J] . Magnus Lindmark.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