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种不同牧草的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43
作者
章家恩
段舜山
骆世明
黎华寿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严热带生态研究所!广州
[2] 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广州
[3]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果园; 牧草; 间作; 生态效应;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0.01.011
中图分类号
S154.4 [土壤-植物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种6种牧草,对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试验观测。结果发现,果园间种牧草可明显增大地面覆盖,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然而,由于有些牧草生长旺盛、生物量大,高度和覆盖度大,不可避免地与果树争肥、争水、争光,特别是在贫瘠的坡地上或在干旱季节里。文章指出,幼龄果园间种牧草是一种较好的坡地可持续利用模式,但在牧草品种的适应性选择应加以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M].王伯荪等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