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岩相潮间带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12
作者
蔡如星
卢建平
薛俊增
机构
[1] 杭州大学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舟山; 岩相潮间带; 动物群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舟山海区岩岸潮间带中26个测站的春季动物群落结构。根据26个站的位置分为近岸区、近外海区和外海区3个区域。各站均以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群落主要组成成分,群落种类组成数从近岸到外海呈增长趋势,且优势种亦从低盐种类向高盐种类演替。近岸区群落主要优势种为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粗糙滨螺L.scabra、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等;近外海区为短滨螺、粒结节滨螺Nodilittorinaexigua、僧帽牡蛎、鳞笠藤壶Tetraclita squamosa squamosa、白脊藤壶等;外海区为粒结节滨螺,疣荔枝螺Purpura clavigera、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日本笠藤壶T.japonica及藻类等。但群落个体密度和生物量从近岸到外海呈减少趋势。从近岸到外海,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J均增加,而McNaughton优势度D减少。群落结构从近岸到外海渐趋复杂。但整体上,舟山海区岩岸春季动物群落结构是比较简单的(绝大多数断面H值小于2.50,J值小于0.5。而D值大于0.6)。近外海区的群落结构比较相似于外海区的群落。根据平均聚类分析,这26个群落可以分为三个生态类型,即隐蔽性岩岸群落,半隐蔽性岩岸群落及开敞性岩岸群落。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舟山潮间带生态学研究 Ⅱ.数量及其分布 [J].
蔡如星 ;
郑锋 ;
王彝豪 ;
丁耀平 ;
虞佐明 ;
周应章 ;
姜良浩 ;
邵维辉 .
东海海洋, 1991, (03) :58-72
[2]   九龙江口硬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点 [J].
易建生 ;
李复雪 .
热带海洋, 1990, (03) :48-58
[3]   舟山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Ⅰ.种类组成及分布 [J].
蔡如星 ;
郑锋 ;
陈永寿 ;
王复振 ;
项斯端 ;
魏崇德 ;
王彝豪 .
东海海洋, 1990, (01) :51-60
[4]   秦山核电站附近潮间带底栖动物 [J].
黄立强 ;
王慧珍 ;
王永泓 .
东海海洋, 1986, (04) :74-81
[5]   胶州湾潮间带生态学的研究——1.岩石岸潮间带 [J].
范振刚 .
生态学报, 1981, (02) :1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