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中国南海断续线精准划定的地形依据

被引:19
作者
唐盟 [1 ,2 ]
马劲松 [1 ]
王颖 [1 ,2 ]
夏非 [1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岸海洋科学系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3]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断续线; 疆域划界; 叠合分析; 海底地形; 仿射变换; 南海;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29.1 [海底地形测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1947年中国政府内政部印制的1:400万《南海诸岛位置图》,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化仿射变换精准测量出11段断续线的地理坐标,同时利用4.4万多个实测水深点数据建立南海海底三维地形模型,通过叠加分析获得了1947年南海断续线所在位置的海底地形特征。结果显示:断续线东长西短,间距东西大、南北小,其走向、形态与下伏地形特征相符合,主要分布在大陆坡和大陆架上;并基于断续线下伏海底地形分析,推断出当时断续线划定时可能遵循如下依据:1在浅海盆地、海峡处采用"等距离中间线"原则进行划分;2在具有明显地形变化处沿海槽坡麓或海槽槽沟中线进行划分;3在西南部陆坡陆架区,结合岸线走向及下伏地形特征进行划分。
引用
收藏
页码:914 / 92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证南海海疆国界线 [J].
王颖 ;
葛晨东 ;
邹欣庆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 36 (10) :1-11
[2]   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历史性水域、疆域线、抑或岛屿归属线? [J].
李金明 .
南洋问题研究, 2010, (04) :22-29
[3]   南海传统九段线与海洋划界问题 [J].
姜丽 ;
李令华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6) :7-8
[4]   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 [J].
贾宇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5, (02) :112-120+149
[5]   南海海域新生代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及其油气资源 [J].
姚伯初 ;
万玲 ;
刘振湖 .
地球科学, 2004, (05) :543-549
[6]   南海海底特征、资源区位与疆界断续线 [J].
王颖 ;
马劲松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797-805
[7]   南海地质构造与油气资源 [J].
刘昭蜀 .
第四纪研究, 2000, (01) :69-77
[8]   南沙群岛自然区划 [J].
赵焕庭 .
热带地理, 1996, (04) :304-309
[9]  
中南—礼乐断裂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姚伯初.南海地质研究. 1995(00)
[10]   南海海盆中的海山海丘及其成因 [J].
曾成开 ;
王小波 .
东海海洋, 1987, (Z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