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河套盆地晚更新世晚期化石动物群

被引:19
作者
聂宗笙 [1 ]
李虹 [2 ]
马保起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2]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关键词
河套盆地; 晚更新世晚期; 化石动物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河套盆地上更新统地层发育,在盆地北侧的山前构成台地,为一套黄色、灰白色河湖相砂砾石层,夹黄绿色粉砂、细砂层,产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包括5目19属,其中诺氏古菱齿象化石点9处、披毛犀7处、马鹿7处、大角鹿2处,并发现了属于大角鹿演化晚期阶段的新种化石包头大角鹿。哺乳动物群化石中既有喜冷的披毛犀、普氏野马、马鹿等,也有喜温湿的诺氏古菱齿象。除了象类以树干、干草类为食、虎和鬣狗为肉食类外,其余均为以草原生存的大型食草动物。地层和化石的年龄表明该动物群较萨拉乌苏动物群更为年青,建议定名为包头动物群,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同位素年龄为距今4.0~2.2万年,是在河套古湖周边生息繁演、适应于较为温凉气候条件和稀树草原环境下生存的一个食草动物群,末次冰期以后大多数哺乳动物已灭绝。包头动物群明显地晚于萨拉乌苏动物群,与峙峪动物群和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动物群具有较多的相似处,应同属晚更新世晚期动物群。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系岩石地层及其时间界限 [J].
李保生 ;
靳鹤龄 ;
祝一志 ;
董光荣 ;
温小浩 .
沉积学报, 2004, (04) :676-682
[2]   晚更新世晚期呼包盆地环境演化与地貌响应 [J].
马保起 ;
李德文 ;
郭文生 .
第四纪研究, 2004, (06) :630-637
[3]   萨拉乌苏遗址的新材料:范家沟湾1980年出土的旧石器 [J].
黄慰文 ;
侯亚梅 .
人类学学报, 2003, (04) :309-320
[4]   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时代的新认识 [J].
董光荣 ;
苏志珠 ;
靳鹤龄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17) :1869-1872
[5]   萨拉乌苏动物群 [J].
谢骏义,高尚玉,董光荣,李保生 .
中国沙漠, 1995, (04) :313-322
[6]   内蒙古萨拉乌苏河地区第四纪研究的新进展 [J].
苏志珠 ;
董光荣 .
干旱区地理, 1994, (04) :1-8
[7]   加速器质谱法测定兴隆纹饰鹿角与峙峪遗址等样品的14C年代 [J].
原思训 .
人类学学报, 1993, (01) :92-95
[8]   山顶洞遗址的第二批加速器质谱14C年龄数据与讨论 [J].
陈铁梅 ;
R.E.M.Hedges ;
袁振新 .
人类学学报, 1992, (02) :112-116
[9]   关于华北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突变和气候突变的相关性问题 [J].
徐钦琦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0, (04) :312-320
[10]   周口店山顶洞遗址年代的加速器质谱法再测定与讨论 [J].
陈铁梅 ;
R.E.M.Hedges ;
袁振新 .
人类学学报, 1989, (03) :21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