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5 条
内蒙古河套盆地晚更新世晚期化石动物群
被引:19
作者:
聂宗笙
[1
]
李虹
[2
]
马保起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2]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来源:
关键词:
河套盆地;
晚更新世晚期;
化石动物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河套盆地上更新统地层发育,在盆地北侧的山前构成台地,为一套黄色、灰白色河湖相砂砾石层,夹黄绿色粉砂、细砂层,产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包括5目19属,其中诺氏古菱齿象化石点9处、披毛犀7处、马鹿7处、大角鹿2处,并发现了属于大角鹿演化晚期阶段的新种化石包头大角鹿。哺乳动物群化石中既有喜冷的披毛犀、普氏野马、马鹿等,也有喜温湿的诺氏古菱齿象。除了象类以树干、干草类为食、虎和鬣狗为肉食类外,其余均为以草原生存的大型食草动物。地层和化石的年龄表明该动物群较萨拉乌苏动物群更为年青,建议定名为包头动物群,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同位素年龄为距今4.0~2.2万年,是在河套古湖周边生息繁演、适应于较为温凉气候条件和稀树草原环境下生存的一个食草动物群,末次冰期以后大多数哺乳动物已灭绝。包头动物群明显地晚于萨拉乌苏动物群,与峙峪动物群和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动物群具有较多的相似处,应同属晚更新世晚期动物群。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5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