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质成因

被引:13
作者
季建清
钟大赉
丁林
张进江
杨逸畴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地幔上涌体; 超基性碱性杂岩; 大陆动力学; 地球系统; 雅鲁藏布大峡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文中总结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中获得的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认识与区域上已经取得的多学科成果,论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深部存在着地幔上涌体,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大拐弯的形成是地幔上涌体作用于岩石圈和地表的效应。地幔上涌体的确认揭开了该地区所特有的生物学、气候特征等方面的奥秘,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周缘地区是大陆动力学研究、壳 幔动力学、地球系统中各圈层间耦合作用及大陆块体运动学研究最理想的野外实验室。
引用
收藏
页码:231 / 2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地球“热点”的证据 [J].
汤懋苍 ;
钟大赉 ;
李文华 ;
冯松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5) :463-468
[2]   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变化启动区的新证据 [J].
冯松 ;
汤懋苍 ;
王冬梅 .
科学通报, 1998, (06) :633-636
[3]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发现的星叶石 [J].
刘焰 ;
韩秀伶 ;
周湖云 ;
张培善 ;
钟大赉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7, (04)
[4]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 [J].
钟大赉 ;
丁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289-295
[5]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上新世以来快速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J].
丁林 ;
钟大赉 ;
潘裕生 ;
黄萱 ;
王庆隆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5, (16) :1497-1500
[6]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发现高压麻粒岩 [J].
钟大赉 ;
丁林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5, (14) :1343-1343
[7]   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对降水的影响 [J].
高登义 ;
邹捍 ;
王维 .
山地研究, 1985, (04) :23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