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信息学研究浅释

被引:13
作者
丁志平
王家辉
乔延江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3]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中药信息学; 重要内容; 生物信息学; 中医药学; 计算机; 中药来源; 中药学; 中国医药学; 中药数据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 [中药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正> 1 中药信息学的产生 能量、物质和信息构成了社会得以生存的三大要素。随着电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社会的一种基本资源,客观存在并具有认知作用。信息学是研究信息源、信息的产生、获取、识别、转换、组织、存储、处理、检索、表达、评价和信息的提供等有关的理论和方法论。信息学向中药学领域的渗透导致了中药信息学的产生。中药信息学产生源于中药学与信息学的研究发展。随着对中药的原植物、化学成分、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医学概念的信息学属性及中西医学的互通性初探——中医学标准化预备性研究之一 [J].
包含飞 ;
严世芸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04) :8-11
[2]   开展中药信息学研究 推进中药现代化 [J].
张燕玲 ;
艾路 ;
姚美村 .
中医教育, 2001, (05) :25-26
[3]   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新进展 [J].
王斌会 ;
王霄 .
医学信息, 2001, (02) :63-64
[4]   当前生物信息学的重要研究任务 [J].
陈润生 .
生物工程进展, 1999, (04) :11-14
[5]   医药信息学立体结构模型研究 [J].
赵国明 .
药学进展, 1998, (03) :40-43
[6]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生物信息学 [J].
蔡立羽 .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1998, (01) :44-47
[7]   中医药信息学的特点与现状 [J].
施诚 .
医学信息, 1998, (01) :19-21
[8]   发展我国的医药信息学教育 [J].
陆金芳 ;
叶志前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7, (03) :37-38
[9]  
微型计算机在临床药理中的应用[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杨友春编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