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双房同步起搏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18
作者
:
郭继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郭继鸿
许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许原
李学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李学斌
金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金华
陈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陈冰
机构
:
[1]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来源
: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1999年
/ 02期
关键词
:
双房同步起搏,房间传导阻滞,冠状静脉窦电极,心律失常.房性快速性;
D O I
:
10.13333/j.cnki.cjcpe.1999.02.004
中图分类号
:
R541 [心脏疾病];
学科分类号
:
1002 ;
100201 ;
摘要
:
双房同步起搏是恢复双房电活动同步化的一种新的起搏技术,可防治快速房性心律紊乱。笔者对17例房内、房间传导阻滞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双房同步起搏治疗,14例行三腔起搏(DDD)、3例行双房起搏(AAI),冠状静脉窦电极均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放置。起搏器及电极导线均顺利植入,未发现脱位、穿孔等并发症。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线顶端电极测定的P波振幅为5.69±2.63(2.4~9.6)mV、起搏阻抗655±194.11(520~960)Ω、单极起搏阈值0.92±0.68(0.4~2.2)V。冠状静脉窦电极位置较深,则测得起搏阈值较低。随访8.6(3~15)个月,1例猝死、16例健在;其预防心房扑动、颤动的显效率达62.5%、有效率达81.25%。结论:双房同步起搏技术是房间传导阻滞合并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颤动的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4
页数:5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