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脊髓损伤后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3
作者
叶晓健
周静
李家顺
赵定麟
郑钦岳
机构
[1] 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
[2] 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药理教研室
[3] 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理教研室
关键词
脊髓损伤,氨基酸类,受体.氨基酸,放射配位体测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3.2 [脊椎骨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aminoacid,EAA)已被证明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创伤中具有神经毒性作用。为进一步揭示其受体机制,本实验用大鼠脊髓突触质膜作受体制剂,[3H]CPP作标记配基,建立体外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分析的方法,并以Alen脊髓损伤模型分析了脊髓损伤后NMDA受体的改变。结果表明脊髓NMDA受体亲和力(Kd)为3.51±0.26nM,最大结合数量(Bmax)为662.82±47.59fmol/mg蛋白质。脊髓损伤后NMDA受体的改变具有时间相关性,创伤后[3H]CPP特异结合在损伤后急性期内逐渐减少,其中伤后4小时减少最明显(P<0.01),至24小时已有恢复。Scatchard分析表明NMDA受体的改变表现为受体数量的减少(P<0.01),受体亲和力未见显著改变。这些结果为NMDA受体参与脊髓继发性损伤提供了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0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