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

被引:12
作者
付国民 [1 ]
刘云焕 [1 ]
宁占强 [2 ]
机构
[1] 长安大学资源学院
[2] 延长油矿管理局甘谷驿油矿
关键词
井网类型; 菱形反九点; 油藏数值模拟; 裂缝性油藏; 低渗透油气藏; 甘谷驿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24 [油田布井原则及方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采井网模式只有适应裂缝发育方向与强度,同时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才能合理有效开发。以甘谷驿油田唐80井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裂缝性特低渗透油层为例,研究认为:原近于圆形的反九点丛式井网严重不适应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渗流特征是造成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菱形反九点为首选初始基础井网,合理排距为140m,井距为500m;在开发后期适时调整为矩形反五点井网或排状注采井网,实现平行裂缝方向注水,垂直裂缝方向驱油。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6+164 +164-1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井网优化数值模拟研究——以两井油田为例 [J].
周志军 ;
宋洪才 ;
孟令波 ;
于学惠 ;
于孝玉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3) :228-230+179
[2]   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J].
牟学益 ;
刘永祥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5) :58-59+2
[3]   低渗透油田开发注采井网系统设计探讨 [J].
张学文 ;
方宏长 ;
齐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3) :57-59+113
[4]   安塞特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井网系统研究 [J].
侯建锋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1) :95-98+19
[5]   低渗透油田井网模式研究 [J].
鲜成钢 ;
程浩 ;
郎兆新 ;
张丽华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2) :64-67+8
[6]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合理井网 [J].
李松泉 ;
唐曾熊 .
石油学报, 1998, (03) :64-67+7
[7]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道品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