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原油物理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

被引:4
作者
严永新 [1 ]
袁光喜 [2 ]
马蓉芳 [2 ]
古哲 [2 ]
白云飞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原油特征; 生物标记化合物; 烃源岩; 油源对比; 焉耆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及生物标记化合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应具有不同的来源。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属于典型腐殖型干酪根成因,而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除了具有腐殖型干酪根成因的某些特征外,还具有湖相泥岩生烃的特点。通过原油与各类源岩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与西山窑、三工河组烃源岩及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对比性较好。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与八道湾组、三叠系源岩有一定相似性,因此认为八道湾组源岩为其主要源岩,三叠系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勘探生产主要以八道湾组烃源岩为目标,下一步应加强对三叠系烃源岩贡献区带的勘探部署。
引用
收藏
页码:467 / 4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油气地球化学新技术新方法 [J].
秦建中 ;
钱志浩 ;
曹寅 ;
张美珍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99-108
[2]   焉耆盆地含油气系统的演化 [J].
李永林 ;
陈文学 ;
赵德力 ;
南红丽 ;
卜翠萍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4) :357-359
[3]  
生物标记化合物指南[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美)K.E彼得斯(K.E.Peters),(美)J.M.莫尔多万(J.M.Moldowan)著, 1995
[4]  
生物标志物质量色谱图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王培荣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