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海中华哲水蚤种群遗传的初步研究——I:等位酶分析

被引:8
作者
谭树华
林元烧
曹文清
陈钢
杨明
机构
[1] 厦门大学海洋学系亚热带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海洋学系亚热带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海洋学系亚热带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海洋学系亚热带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海洋学系亚热带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福建厦门,福建厦门,福建厦门,福建厦门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等位酶; 遗传分化; 黄海; 东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3 [动物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501 ;
摘要
采用等位酶分析技术对采自黄、东海4个站位的中华哲水蚤进行了种群分化的研究.共检测了4种酶(EST,MDH,ME和SDH)的5个多态位点.等位基因的有效数目Ae为2.1459,来自4个站位的中华哲水蚤均有较高的杂合度,实际杂合度为Ho=0.5776,预期杂合度He=0.5264;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I)很高,平均为0.9815,平均遗传距离(D)为0.0193,种群遗传分化程度很低.本研究结果推论,黄、东海之间中华哲水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其差异应为地理种群间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华哲水蚤不同地理种群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比较 [J].
曹文清 ;
杨明 ;
谭树华 ;
林元烧 ;
郭东晖 .
海洋科学, 2002, (08) :18-20
[2]   渤海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种群垂直移动生态适应性模型研究 [J].
韩希福 ;
王荣 ;
王军萍 .
生态学报, 2001, (05) :820-826
[3]   厦门港中华哲水蚤染色体组型 [J].
林元烧 ;
曹文清 ;
姚津津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6) :826-830
[4]   饵料浓度对中华哲水蚤摄食的影响 [J].
张武昌 ;
王荣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 (06) :88-94
[5]   温度对中华哲水蚤代谢率的影响 [J].
张武昌 ;
王荣 ;
王克 .
海洋科学, 2000, (02) :42-44
[6]   渤海中华哲水蚤桡足幼体摄食的初步研究 [J].
杨纪明 .
海洋水产研究, 1998, (02) :1-4
[7]   渤海中华哲水蚤摄食的初步研究 [J].
杨纪明 .
海洋与湖沼, 1997, (04) :376-382
[8]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POPULATIONS OF THE PLANKTONIC COPEPOD LABIDOCERA-AESTIVA [J].
BUCKLIN, A ;
MARCUS, NH .
MARINE BIOLOGY, 1985, 84 (03) :219-224
[9]  
Genetic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gene flow among deep-sea amphipods, Abyssorchomene spp., from six California Continental Borderland basins[J] . S. C. France.Marine Biology . 1994 (1)
[10]  
Genetic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copepod Calanus finmarchicus in the Gulf of Maine: allozyme and amplified mitochondrial DNA variation[J] . L. M. Kann,K. Wishner.Marine Biology . 199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