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监察体制重构的基本问题与具体路径

被引:18
作者
刘振洋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2] 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
监察体制; 监察委员会; 重构; 法治化; 具体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9 [监察、监督];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30104 ;
摘要
国家监察体制得以重构主要基于两重因素:原有体制在实践中彰显出的多重管理、叠床架屋、同体监督、程序衔接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机制运行的实效;中央层面强化、理顺和优化国家监察体制及其权能的战略定力和决心。《试点方案》和《试点决定》的相继出台,标志着国家监察体制的重构拉开了序幕。以此为契机,国家监察体制的重构当积极稳妥地推进,并且注意合理借鉴历史与域外的有益经验,避免出现"冒进"或"大跃进"现象,最终致力于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监察体制改革的逻辑与方法 [J].
秦前红 .
环球法律评论, 2017, 39 (02) :17-27
[2]   关于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 [J].
陈光中 .
环球法律评论, 2017, 39 (02) :115-117
[3]   对监察委员会自身的监督制约何以强化 [J].
童之伟 .
法学评论, 2017, 35 (01) :1-8
[4]   将监察体制改革全程纳入法治轨道之方略 [J].
童之伟 .
法学, 2016, (12) :3-13
[5]   中国“法治大跃进”批判 [J].
姚建宗 ;
侯学宾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6, 34 (04) :16-31
[6]   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权力地位与监察法 [J].
张晋藩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6) :7-14+125
[7]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 [J].
马怀德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6) :15-21+125
[8]   现代法治释义 [J].
张志铭 ;
于浩 .
政法论丛, 2015, (01) :3-9
[9]   论检察侦查权的法律监督属性 [J].
叶青 ;
秦新承 .
法学, 2005, (11) :35-38
[10]  
扎实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N]. 闫鸣.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7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