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隔热密封破坏——近100a气候变化的“发病机制”

被引:3
作者
牟尧 [1 ]
牟新之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碧波深圳所
关键词
地壳; 热绝缘层; 皮下脂肪组织; 大地热流;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皮肤真皮下面的皮下脂肪组织具有比皮肤更强的热绝缘作用,使机体内部的热不易传导到皮肤表面而散失,这对在低温条件下保持体温不致于过低是很重要的。通过对人体皮下脂肪组织的热绝缘功能、中国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与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发掘、地壳热绝缘层破坏大地热流增大观测上的证明和支持、地球与金星环境、近100 a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与大气中CO2浓度年增量和全球平均SST变化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地壳中的化石燃料有类似人体皮下脂肪组织热绝缘作用,油气、煤炭就是地球的"皮下脂肪组织"的结论。人类无休止的大规模开采矿产,使热绝缘功能减弱,大地热流增大使地球内部热量过多传至地表,导致地温、海温增高,这正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对如何修复地壳热绝缘层提出了解决办法。
引用
收藏
页码:381 / 39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99 条
[1]   石家庄近53a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J].
高祺 ;
缪启龙 ;
赵彦厂 .
干旱气象, 2009, 27 (02) :118-122+134
[2]   中国高温热浪危害特征的研究综述 [J].
徐金芳 ;
邓振镛 ;
陈敏 .
干旱气象, 2009, 27 (02) :163-167
[3]   气候变化在今后1000年中是不可逆的 [J].
曾晓梅 .
气象科技, 2009, 37 (02) :134-134
[4]   龙凤井田9煤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肖永洲 ;
刘殿元 ;
孔祥周 ;
廉东升 .
中国煤炭地质, 2009, 21 (01) :45-47
[5]   地壳热绝缘层破坏大地热流增大与全球气候变暖 [J].
牟尧 ;
牟新之 .
甘肃科技, 2008, 24 (24) :66-72
[6]   新疆石河子近40a气候变化特征 [J].
蒲云锦 ;
赵桉梆 ;
韩春光 .
干旱气象, 2008, (04) :56-60
[7]   夏季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对西北太平洋低层反气旋异常的影响 [J].
黄刚 ;
胡开明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31 (06) :749-757
[8]   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与热带气旋活动的统计关系 [J].
杨亚新 ;
江静 .
气象科学, 2008, 28 (06) :637-643
[9]   地壳热绝缘层破坏与气候变化 [J].
牟尧 ;
牟新之 .
发展, 2008, (11) :100-104
[10]   矿井深部地温调查与防治 [J].
张金海 ;
李方 ;
李民革 .
山东煤炭科技, 2008, (05) :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