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国家建设视域中的公民身份——以德国模式的形成为例

被引:5
作者
郭台辉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民族—国家建设; 公民身份; 社会权利; 德国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2 [国家与民族、国家与人民];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公民身份理论的马歇尔范式背后悬置了英国民族—国家建设的演化进程。吉登斯的贡献在于从民族—国家建设的视域完善了马歇尔范式的内在演进逻辑及其关系,但其分析不乏简单化。因而有必要在吉登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两个解释模型,并可通过德国模式的形成加以验证。俾斯麦政府仅发展少量的公民权利和虚假的政治权利,但优先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主导的社会权利。德国模式有效推进了19世纪后期的民族—国家建设,但为后来酿造历史惨剧铺陈了道路。马歇尔—吉登斯范式之英国经验的公民身份三分法及其与民族—国家建设的脉络关系需要加以重新审视。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康德法哲学中的公民概念 [J].
韩水法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2) :29-41+204
[2]   民族主义的三种导向——从吉登斯民族主义的论述出发 [J].
肖滨 .
开放时代, 2007, (06) :21-34
[3]  
西方公民身份传统[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美) 雷森伯格, 2009
[4]  
“世界公民”之路[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赵进中, 2008
[5]  
布莱克维尔政治社会学指南[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英) 纳什, 2007
[6]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郭忠华, 2007
[7]  
何谓公民身份[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英) 希特, 2007
[8]  
历史社会学的兴起[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英)丹尼斯·史密斯著, 2000
[9]  
民族—国家与暴力[M]. 三联书店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1998
[10]  
各国社会保险与福利[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赵立人编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