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

被引:52
作者
侯满堂
王党国
邓胜波
杨宗让
机构
[1]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陕西马元; 铅锌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找矿方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 km,宽10~200 m,可分为南、东、北3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 km,宽20~120 m,已圈出了3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 km,宽20~200 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 km,宽10~100 m。矿体一般长100~2 560 m,厚0.80~10.01 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 560 m,厚1.46~32.53 m,平均厚约7.60 m,最厚28.40 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地层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矿化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研究表明,基底岩系可能为成矿元素Pb、Zn的主要来源;原始铅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的造山带;硫同位素富集重硫,可能主要来源海水硫酸盐;矿石中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分异较明显,而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成矿流体推测为热卤水性质;成矿温度为中低温,具有低压浅成成矿特点;矿床形成的初期应始于震旦纪灯影世晚期。结合成矿地质特征,与国外MVT型铅锌矿对比,初步认为区内铅锌矿成因类型类似于MVT型铅锌矿,但有着明显的差异,人们称之为“台缘型”或“扬子型”铅锌矿。经预测,陕西碑坝—马元、云河—庙坝、阳平关—宽川铺—阜川、司上—镇巴、镇坪及湖北竹溪、神农架、黄陵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60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湖北竹溪~谷城一带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林长谦 ;
温礼琴 ;
马文胜 .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5, (02) :76-82
[2]   扬子克拉通周边及其隆起边缘的铅锌矿床 [J].
芮宗瑶 ;
叶锦华 ;
张立生 ;
王龙生 ;
梅燕雄 .
中国地质, 2004, (04) :337-346
[3]   陕西南郑县马元一带发现大型层控型铅锌矿带 [J].
齐文 ;
侯满堂 ;
汪克明 ;
杨宗让 ;
王党国 .
地质通报, 2004, (11) :1139-1142
[4]   陕西省成矿区(带)的划分 [J].
宋小文 ;
侯满堂 ;
陈如意 .
西北地质, 2004, (03) :29-42
[5]   陕西省矿床成矿系列的初步划分 [J].
宋小文 ;
侯满堂 ;
陈如意 .
陕西地质, 2003, (02) :1-18
[6]   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J].
刘文周 ;
王奖臻 ;
李泽琴 .
矿床地质, 2002, 21(S1) (S1) :173-176
[7]   川滇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流体Na-Cl-Br体系的证据 [J].
李泽琴 ;
王奖臻 ;
倪师军 ;
李朝阳 ;
胡晓强 ;
李桃叶 .
矿物岩石, 2002, (04) :38-41
[8]   云南会泽铅锌矿田控矿构造体系及成矿预测 [J].
刘淑文 ;
魏宽义 ;
许拉平 .
西北地质, 2002, (03) :84-89
[9]   川、滇、黔交界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与美国同类矿床的对比 [J].
王奖臻 ;
李朝阳 ;
李泽琴 ;
李葆华 ;
刘文周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2, (02) :127-132
[10]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探讨 [J].
王奖臻 ;
李朝阳 ;
李泽琴 ;
刘家军 .
地质地球化学, 2001, (02) :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