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成分的时空分布与造山带演化的关系

被引:9
作者
徐启东
张本仁
单光祥
蒋敬业
马振东
机构
关键词
碰撞后,花岗岩类,区域地球化学,大别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江中下游及两侧的大别隆起带、扬子隆起带都是华北、扬子陆块中生代碰撞造山涉及的区域,它们可分成4个地块.对4个地块中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其他方面资料的共同限定,证明它们都是两个陆块碰撞后(postcolision)区域岩石圈物质调整阶段的产物.各岩带的花岗岩类可归入早、晚两个阶段,分别具有137Ma和123Ma的峰值侵位年龄.早、晚阶段花岗岩类都具有I型花岗岩类的成分特征,晚阶段花岗岩类还具有A型花岗岩类的成分性质;早、晚阶段花岗岩类之间具有不连续的成分演化关系.它们指示,本区早、晚阶段花岗岩类的形成是两陆块中生代碰撞后发生的两次有一定联系但又独立的岩石圈热-构造事件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0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