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不整合面下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特征

被引:14
作者
艾华国
兰林英
张克银
机构
[1] 地矿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不整合,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孔隙演化,油气运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45,P618.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塔里木盆地不整合面下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序列和孔隙特征的研究表明:(1)不整合面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有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压实作用、压溶作用、硅化及硅质充填作用、裂缝及其充填作用。其中胶结作用、压实作用、硅化及硅质充填作用是破坏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特别是不整合形成时的大气淡水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压溶作用、破裂作用是产生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2)不整合面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进油期的孔隙全为次生型,主要的孔隙类型有晶间孔、晶间溶孔、胶结物溶孔、基质溶孔、溶洞、溶缝、缝合线。孔径一般为001~1mm,溶洞直径为2~10mm,孔隙度一般为2%~8%,局部高达15%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8+8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古岩溶与油气储层.[M].成都地质学院沉积地质矿产研究所;长庆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译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