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碳强度对产业结构水平响应度省际差异

被引:6
作者
金万富
汤晓华
陈春桥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碳强度; 产业结构水平; 响应度; 影响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采用响应系数和静态不平衡差异指数分析了2008年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不同产业结构水平对碳强度减弱强度及其地区分布差异原因。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对碳强度的影响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越高,对碳强度的减弱越明显。基于产业结构对碳强度减弱强度,将中国东部沿海划分为3类区:弱型区含海南、山东和河北;中型区含江苏、福建和浙江;适度区包括北京、天津、广东和上海。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影响CO2排放量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发现单位工业产值能耗、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与响应强度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单位工业产值能耗是造成碳强度对产业结构响应差异的主导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J].
岳超 ;
胡雪洋 ;
贺灿飞 ;
朱江玲 ;
王少鹏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510-516
[2]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的省际差异 [J].
刘艳军 ;
李诚固 ;
王颖 .
地理研究, 2010, 29 (07) :1291-1304
[3]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特点、趋势及政策取向 [J].
金三林 .
经济研究参考, 2010, (36) :4-9
[4]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 [J].
李国志 ;
李宗植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5) :22-27
[5]   我国碳排放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J].
徐大丰 .
江西社会科学, 2010, (04) :79-82
[6]   论产业结构低碳化及国际城市比较 [J].
刘新宇 .
生产力研究, 2010, (04) :199-202+265
[7]   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J].
张秀梅 ;
李升峰 ;
黄贤金 ;
李颖 .
资源科学, 2010, 32 (04) :768-775
[8]   1997年至2007年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变化机理研究 [J].
刘春兰 ;
陈操操 ;
陈群 ;
朱世龙 ;
王海华 ;
李铮 .
资源科学, 2010, 32 (02) :235-241
[9]   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林伯强 ;
蒋竺均 .
管理世界, 2009, (04) :27-36
[10]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7, (06) :56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