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循环现状分析(Ⅰ)——“STAF”方法

被引:28
作者
岳强
陆钟武
机构
[1] 东北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
[2] 东北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 辽宁沈阳
[3] 辽宁沈阳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铜循环; “STAF”模型; 铜流图; 铜的社会存量变化; 铜资源效率; 废铜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3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介绍了中国铜的生产、消费及铜矿资源状况,分析了利用废杂铜资源的必要性,指出了研究我国铜循环的重要性。从铜的生产、铜制品的加工制造、铜制品的使用和废杂铜的回收等四个阶段详细地阐述了铜循环的“STAF″模型,运用此模型分析了中国铜的社会存量变化及其流动状况,得到了2002年的铜流图。由铜流图计算了铜工业的原料自给率、使用废杂铜的比例、矿石指数、铜资源效率和废铜指数等重要指标,我国的这几个指标均不及欧洲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平均水平。针对我国铜循环现状,提出了促进铜工业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21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生产现状及前景 [J].
徐传华 .
世界有色金属, 2004, (04) :9-15
[2]  
中国废杂铜回收与利用[J]. 邱定蕃,王成彦,王春.有色金属. 2003(04)
[3]   从日本的铜工业崛起看其发展之路 [J].
于润沧 ;
唐建 .
铜业工程, 2003, (02) :1-4+16
[4]   蓬勃发展的中国废杂铜加工业——我国近期废杂铜进口及再生处理情况述评 [J].
吴继烈 .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 2003, (04) :21-24
[5]   中国铜原料需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J].
曹异生 ;
李有余 .
世界有色金属, 2003, (02) :6-9
[6]   中国再生铜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J].
张希忠 .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 2003, (02) :11-13
[7]   我国废杂铜的回收与再生利用现状 [J].
孟广寿 ;
殷建华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0, (07) :5-7
[8]   关于钢铁工业废钢资源的基础研究 [J].
陆钟武 .
金属学报, 2000, (07) :728-734
[9]  
现代铜冶金学[M]. 科学出版社 , 朱祖泽,贺家齐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