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高寒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农牧业发展——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17
作者
李志刚
段焕娥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软科学研究中心
[2] 西北师范大学软科学研究中心 兰州
[3] 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
[4] 北京
关键词
高寒民族地区; 草场“三化”; 生态经济; 特色农牧业;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5.05.006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江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草场“三化”严重,森林遭到破坏,水资源日益紧张,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加剧。其原因主要是脆弱的自然环境基础上,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结果。生态恶化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的发展。生态建设和农牧业发展,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生态经济思想,追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探索符合高寒生态规律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地域农牧业体系。最后,从治理草场“三化”、建设牲畜集中育肥基地、建立有效的生态建设机制、依靠科技、调整农牧业地域结构、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推动产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等6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我国西部生态退化的社会经济分析——以川西为例 [J].
陈国阶 .
地理科学, 2002, (04) :390-396
[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J].
程国栋 ;
张志强 ;
李锐 .
地理科学, 2000, (06) :503-510
[3]   论甘南高原的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J].
张志强 ;
孙成权 ;
王学定 ;
吴新年 .
科技导报, 2000, (08) :30-33
[4]   陕甘宁接壤区的区域发展──典型资源型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研究 [J].
李志刚 .
地理科学, 2000, (02) :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