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衰减及其分布图像

被引:4
作者
刘红桂 [1 ]
周红晖 [2 ]
陈书清 [3 ]
金春华 [4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湖南新邵教师进修学校
[3] 江苏省地震局
[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Lg尾波; Q值; 叠加频谱比法; 遗传算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1 [];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32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9次地震事件共487条垂直方向数字化波形记录,采用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SSR法)计算得到了每条地震记录在0.6~10Hz范围内共51个频率点的Lg尾波Q值,并统计得到了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衰减的频率依赖关系.同时,利用遗传算法计算得到了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在频率为1Hz处的衰减(Q0)值、频率依赖指数(η)值的空间分布,并计算了其误差的空间分布,讨论了成像分辨率.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块体虽然是一个稳定构造地区,但其Lg尾波Q0值低于加拿大地盾、西伯利亚地台的Q0值,其η值大于加拿大地盾、西伯利亚地台的结果,且其Q0值、η值具有横向不均匀性的特征.Q0值的空间分布与地震活动、地热流值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51 / 3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内S波衰减特征的研究 [J].
刘红桂 ;
啜永清 ;
陈书清 ;
金春华 .
地震学报, 2005, (05) :488-497
[2]   场地响应、震源参数与介质衰减的同时反演 [J].
刘红桂 ;
缪发军 ;
吴晶 .
地震, 2004, (04) :27-36
[3]   华北地区Lg尾波衰减研究——Lg尾波Q0地震成像 [J].
刘建华 ;
刘福田 ;
阎晓蔚 ;
胥颐 ;
郝天珧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6) :1044-1052
[4]   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Lg尾波的Q值分布 [J].
丛连理 ;
胡家富 ;
傅竹武 ;
温一波 ;
康国发 ;
吴小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8) :617-624+705
[5]   单台Lg尾波QLgc的测量研究 [J].
刘建华 ;
刘福田 ;
王凤霞 ;
王依萍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3) :371-382
[6]   鄂尔多斯及其周缘地热分布的某些特征 [J].
李清林,栗文山,张晓普,庄建仓 .
西北地震学报, 1996, (02) :51-59
[7]   用近震尾波估算昆明及其周围地区的Q值和地震矩 [J].
秦嘉政 ;
阚荣举 .
地球物理学报, 1986, (02) :145-156
[8]   Regional Variation of Lg Coda Q in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and its Relation to Crustal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J].
S. Baqer ;
B. J. Mitchell .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1998, 153 :613-638
[9]   Lg Coda Q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Geology and Tectonics of the Middle East [J].
L. Cong ;
B. J. Mitchell .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1998, 153 :563-585
[10]  
B. J. Mitchell,S. Baqer,A. Akinci,L. Cong.<Emphasis Type="Italic">LgCoda <Emphasis Type="Italic">Q in Australia and its Relation to Crustal Structure and Evolution[J].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