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东川铜矿硅质角砾40Ar-39Ar定年探讨
被引:29
作者:
邱华宁
朱炳泉
孙大中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来源:
关键词:
40Ar-39Ar法;
硅质岩;
流体包裹体;
东川铜矿;
云南省;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0.01.004
中图分类号:
P597.1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为了探索热液成因含微量钾矿物40Ar-39Ar定年的最佳实验方案,从而获得可信的成矿年龄,本文进行了东川落雪铜矿稀矿山矿段落雪组角砾状矿石硅质角砾流体包裹体及其固体粉末的40Ar-39Ar对比实验:先采用真空击碎技术提取硅质角砾(DC-5-2)的流体包裹体进行40Ar-39Ar分析,接着对击碎后的固体粉末样品进行常规的40Ar-39Ar阶段加热分析(170~800℃)。与以往样品的流体包裹体之逐渐下降的年龄谐相反,此样品真空击碎分析形成了逐渐上升的阶梯形年龄谱,数据点在40Ar/36Ar-39Ar/36Ar图解上明显的线性关系被认为是两个气体端员混合的结果。此样品粉末阶段加热分析得出了有意义的成矿年龄数据:第10~16阶段(600~800℃)形成年龄坪(对应释出的39Ar占71%),坪年龄为(691±7)Ma,其对应的40Ar-39Ar反等时线年龄为(696±57)Ma,代表了硅质角砾中原生的碱性长石和软钾镁矾(?)微晶的结晶年龄。此等时年龄与汤丹铜矿落雪组之脉状铜矿石英DC-51-1Q流体包裹体40Ar-39Ar等时年龄(712±33)Ma一致,再次证实东种铜矿的主成矿期为晋宁晚期—澄江早期。本文工作表明,对硅质角砾粉末样品进行40Ar-39Ar阶段加热分析是另一种可能获得有意义成矿年龄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