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供给”云降水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47
作者
洪延超
周非非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北京
[3] 北京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催化供给”云; 云粒子形成; 降水机制; 人工增雨条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81 [人工降雨];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含有详细微物理过程的一维层状云模式模拟,研究了2002年4月5日冷锋降水性层状云云系中“催化供给”云的微物理结构、降水粒子形成的环节和微物理过程,并从降水形成的环节和云的结构分析人工增雨的条件。结果说明,“催化供给”云具有显著的分层结构:云内高层是冰晶,下层是雪,接下来是霰和过冷云水组成的冰水混合层,最下方是云中暖区的液水层。作为催化云层的冰水层对降水的贡献约25.5%,冰水混合层为31.3%,液水层为43.1%,亦即供给云对降水的贡献约74.4%。具有“催化供给”云结构的层状云降水形成的主要环节是:冰晶通过凝华增长转化成雪,雪撞冻过冷云水、收集冰晶和凝华增长转化形成霰,霰靠撞冻过程、收集雪过程长大,从而形成可以降落到云的暖区融化形成雨水的粒子,它对降水的贡献较大。凝华和撞冻增长过程是冰粒子增长的主要物理过程,也是雨水产生的重要过程。“催化供给”云体系是重要的人工增雨条件,云中水汽对雨水形成的贡献与过冷云水几乎相当,与过冷云水一样,水汽也是人工增雨的重要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青海一次春季透雨降水过程的云物理结构分析 [J].
苏正军 ;
刘卫国 ;
王广河 ;
许晨海 ;
王黎俊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3, (S1) :27-35
[2]   降水性层状云微物理结构个例分析 [J].
李淑日 ;
王广河 ;
刘卫国 .
气象, 2001, (11) :17-21
[3]   A NUMERICAL MODEL OF MIXED CONVECTIVESTRATIFORM CLOUD [J].
洪延超 .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1997, (04) :489-502
[4]   新疆冬季降雪微结构及其增长过程的初步研究 [J].
游来光 ;
王守荣 ;
王鼎丰 ;
迟玉明 .
气象学报, 1989, (01) :73-81
[5]   新疆准噶尔盆地冬季系统性降水研究——Ⅱ.理论探讨 [J].
刘玉宝 ;
胡志晋 ;
游来光 ;
不详 .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 , 1988, (02) :159-168
[6]   层状云微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二)——中纬度气旋云系的微物理过程 [J].
胡志晋 ;
严采蘩 .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 1987, (02) :133-142
[7]   梅雨云系中亮带不均匀性的理论探讨 [J].
洪延超 ;
黄美元 ;
王首平 .
大气科学, 1984, (02) :197-204
[8]   在梅雨锋云系内层状云回波结构及其降水的不均匀性 [J].
黄美元 ;
洪延超 .
气象学报, 1984, (01) :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