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新生地震破裂带的识别类型划分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10
作者
:
向宏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向宏发
张晚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张晚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虢顺民
徐锡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徐锡伟
机构
: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来源
:
中国地震
|
1999年
/ 03期
关键词
:
新生地震破裂带;
鉴别;
类型划分;
地震地质意义;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地质研究表明:地表地质、地貌、深部地球物理场和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等可作为鉴别新生地震破裂带的主要地震地质标志。地质和实验的研究还揭示,新生地震破裂带按其形成和破裂过程可分为预破裂-孤立型、准破裂-断续型和大破裂-贯通型3类。在预破裂-孤立型的破裂带内,以中强地震和弱震活动为主;处于准破裂-断续型的破裂带,带内强震频度增高、强度增大,甚至出现带内最高级别地震活动;而大破裂-贯通型的新破裂带是破裂的成熟地段,带内地震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则依带内本构条件和区域构造应力强度而别。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长青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楚全芝
[J].
地震地质,
1998,
(02)
: 51
-
53+55-59
[2]
唐山-河间-磁县新生地震构造带
徐杰,牛娈芳,王春华,韩竹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徐杰,牛娈芳,王春华,韩竹君
[J].
地震地质,
1996,
(03)
: 193
-
198
[3]
第四纪断层上断裂活动的群集及迁移现象
丁国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
丁国瑜
[J].
第四纪研究,
1989,
(01)
: 36
-
47
[4]
断层带破裂过程与声发射特点的实验研究
马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马瑾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许秀琴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渤涛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天昌
吴秀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吴秀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宝生
[J].
地震地质,
1981,
(01)
: 11
-
17+81
[5]
中国大陆地震的应力调整场动态模型
刘百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地震研究所
刘百篪
[J].
地震地质,
1979,
(03)
: 24
-
40
[6]
我国地震活动与地壳现代破裂网络
丁国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丁国瑜
李永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永善
[J].
地质学报,
1979,
(01)
: 22
-
34
[7]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M]. 中国地图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制, 1989
[8]
中国地质史料[M]. 科学出版社 , 王嘉荫编著, 1963
[9]
中国活动断裂. 丁国瑜. 地震出版社 . 1982
←
1
→
共 9 条
[1]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长青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楚全芝
[J].
地震地质,
1998,
(02)
: 51
-
53+55-59
[2]
唐山-河间-磁县新生地震构造带
徐杰,牛娈芳,王春华,韩竹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徐杰,牛娈芳,王春华,韩竹君
[J].
地震地质,
1996,
(03)
: 193
-
198
[3]
第四纪断层上断裂活动的群集及迁移现象
丁国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
丁国瑜
[J].
第四纪研究,
1989,
(01)
: 36
-
47
[4]
断层带破裂过程与声发射特点的实验研究
马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马瑾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许秀琴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渤涛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天昌
吴秀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吴秀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宝生
[J].
地震地质,
1981,
(01)
: 11
-
17+81
[5]
中国大陆地震的应力调整场动态模型
刘百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地震研究所
刘百篪
[J].
地震地质,
1979,
(03)
: 24
-
40
[6]
我国地震活动与地壳现代破裂网络
丁国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丁国瑜
李永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永善
[J].
地质学报,
1979,
(01)
: 22
-
34
[7]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M]. 中国地图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制, 1989
[8]
中国地质史料[M]. 科学出版社 , 王嘉荫编著, 1963
[9]
中国活动断裂. 丁国瑜. 地震出版社 . 198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