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含煤沉积学若干问题及展望

被引:11
作者
刘焕杰
桑树勋
郭英海
韦重韬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含煤沉积学; 优质煤; 煤层气; 环境沉积学; 旋回地层学;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3.01.020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资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同时煤又是制约我国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满足社会对煤能源需求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 ,将成为我国含煤沉积学关注的热点。成煤环境多样性与煤质复杂性的耦合研究 ,煤的环境沉积学与可洁净特性研究 ,煤储层与煤层气成藏理论体系的研究 ,含煤岩系米氏旋回识别与旋回地层学研究 ,聚煤区多信息、数字化古地理重建等研究课题 ,将会是我国含煤沉积学应用基础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未来中长期的发展方向。伴随着这些领域的突破 ,含煤沉积学必将视环境保护为学科已任 ,开拓煤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华北晚古生代成煤环境与成煤模式多样性研究 [J].
桑树勋 ;
陈世悦 ;
刘焕杰 .
地质科学, 2001, (02) :212-221
[2]   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富集的成因类型初探 [J].
任德贻 ;
赵峰华 ;
张军营 ;
许德伟 .
地学前缘, 1999, (S1) :17-22
[3]   海相成煤论进展 [J].
刘焕杰 ;
贾玉如 ;
龙耀珍 ;
何康林 ;
马宏英 ;
郭英海 ;
施健 ;
桑树勋 .
沉积学报, 1992, (03) :47-56
[4]  
Orbital cyclostratigraphy of the Devonian Frasnian–Famennian transition in South China.[J].Yi-Ming Gong;Bao-Hua Li;Cheng-Yuan Wang;Yi Wu.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2001, 3
[5]  
遗迹学在沉积环境分析和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M].齐永安等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6]  
华北晚古生代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M].陈世悦等著;.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7]  
中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M].毛节华;许惠龙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8]  
中国煤层气资源.[M].叶建平等主编;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9]  
成煤环境的比较沉积学研究.[M].刘焕杰等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