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比较

被引:15
作者
王欣 [1 ]
高明达 [2 ]
杨飞 [1 ]
郭延鹏 [2 ]
马长明 [1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
[2]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凋落物分解; 哑变量; 养分释放;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12.10.030
中图分类号
S791.22 [落叶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网袋法,对0~540 d内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叶凋落物的分解特征及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变化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过540 d的分解,幼、中、近、成熟林4个龄组的叶质量损失率为48.47%~61.72%,并呈极显著差异,不同林龄的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呈现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用含哑变量的Olson指数衰减模型对叶凋落物的分解动态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叶凋落物的分解系数为0.028 30~0.036 19;半衰期和周转期分别为1.59~2.04 a和6.90~8.82 a。在整个分解过程中,4个龄组的养分质量分数变化一致,随着时间的延长,N质量分数不断升高;P质量分数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K、C质量分数和C/N呈下降的趋势。在分解过程中,4个龄组的N、P、K、C的释放率在总体上变化一致,C和K不断释放,且为净释放状态,呈现直接释放模式;N的释放率为富集-释放模式;P的释放率表现为淋溶-富集-释放模式。结果表明,成熟林和近熟林的叶凋落物比幼龄林和中龄林的叶凋落物易分解,且成熟林和近熟林中的营养元素也较易释放。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0+66 +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哑变量的日本落叶松生长模型研究 [J].
李忠国 ;
孙晓梅 ;
陈东升 ;
李子敬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9 (08) :69-74
[2]   长白山四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动态 [J].
刘颖 ;
武耀祥 ;
韩士杰 ;
林鹿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3) :400-404
[3]   北亚热带6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动态变化 [J].
李正才 ;
徐德应 ;
杨校生 ;
傅懋毅 ;
孙雪忠 ;
奚金荣 .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05) :675-680
[4]   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特性 [J].
刘勇 ;
李国雷 .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04) :500-505
[5]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J].
许晓静 ;
张凯 ;
刘波 ;
兰长春 ;
徐小牛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4) :108-114
[6]   麻竹山地笋用林凋落物发生、分解及养分归还动态 [J].
邱尔发 ;
陈卓梅 ;
郑郁善 ;
洪伟 ;
黄宝龙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5) :811-814
[7]   木麻黄防护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养分释放研究 [J].
谭芳林 .
林业科学, 2003, (S1) :21-26
[8]   栎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及磷素释放规律 [J].
陈金林 ;
吴春林 ;
姜志林 ;
许新建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 (04) :33-37
[9]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动态变化 [J].
林瑞余 ;
陈银秀 ;
黄荣臻 ;
陈光水 ;
杨玉盛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1) :17-23
[10]   暖温带地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主要元素释放的比较 [J].
王瑾 ;
黄建辉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3) :37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