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生态区小麦株型的比较分析

被引:3
作者
魏燮中
俞世蓉
宋荷仙
尚勋武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
[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3] 甘肃农业大学
关键词
小麦; 生态区; 株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辐射资源差异较大的三个生态区:四川盆地,长江下游,河西走廊设点试验。以适应于当地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调查了冠层结构,光辐射量分布,产量与籽粒成分,据此分析灌浆期中能量供求关系并讨论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合理株型。结果表明:上述三地区在不出现灌浆高峰期自然辐射不敷灌浆需能量的条件下,产量潜力只能依次稳定在400、360、600kg/亩。超过这一定水平进行高产育种,当注意改良株型。叶水平角随灌浆进程由直立——水平——倒垂的动态变化是缓解灌浆高峰期能量供需矛盾的株型性状。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小麦灌浆期中光能供求关系模拟与南京地区合理株型的探讨 [J].
魏燮中 ;
俞世蓉 ;
吴纪民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4) :1-5
[2]   小麦株型结构分析法与消光系数分布的基因型间差异 [J].
魏燮中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7, (03) :21-28
[3]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演变与发展方向 [J].
吴兆苏 ;
魏燮中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4, (03)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