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大别及两侧的大地构造旋回与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13
作者
何治亮 [1 ]
程喆 [1 ]
徐旭辉 [1 ]
何明喜 [2 ]
郭占峰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油气勘探领域; 盆地原型; 大地构造旋回; 南华北; 中扬子;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元古代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的盆地群经历了5大构造旋回。中条(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区形成了冀辽、豫陕、徐淮坳拉槽。晋宁运动后,随着Rodinia古大陆解体,隶属于原特提斯洋系的秦岭—大别洋逐渐形成,扬子和华北克拉通边缘经历了从大陆裂谷到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加里东中期运动(中奥陶世中期)后从伸展体制转为聚敛体制,俯冲—碰撞山系与聚敛型盆地相间的格局形成。加里东晚期或海西早期,早期分离的陆块重新拼合,泥盆纪总体为堑—垒相间的构造格局。晚二叠世,南部部分地区形成了小规模裂谷群,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后转为挤压体制,它们经历了拼贴—碰撞—压榨的过程,并于侏罗纪末燕山主幕达到极致。白垩纪以来,形成了陆内伸展—走滑—弱挤压为主的盆地群,盆地再次被以伸展、走滑方式肢解。5大盆地旋回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盆地原型及组合,形成了条件迥异的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纵向上构成了8套成藏组合。受构造演化和热体制控制的有效烃灶和有效保存是研究区成藏富集的主控因素。南北两侧盆地形成了众多勘探领域,除已建成油气工业生产基地的南襄、江汉新生代盆地外,北侧地区包括洛—伊晚古—早中生代残留盆地、太康残留盆地、周口叠加复合盆地、信阳复合盆地等,造山带内部的有南襄盆地深层的古生界,南侧地区包括江汉平原区前第三纪复合盆地、宜昌—当阳古生代的改造型残留盆地、鄂东南冲断带下的影子盆地、大洪山冲断带下的影子盆地等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秦岭造山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叶连俊等主编, 1991
[2]   南华北中南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与油气成藏分析 [J].
徐宏节 ;
黄泽光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6) :541-544
[3]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 [J].
何明喜 ;
杜建波 ;
曹建康 ;
郭双亭 ;
谢其锋 ;
马荣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5) :675-681
[4]   南秦岭武当山群、耀岭河群及基性侵入岩群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J].
凌文黎 ;
任邦方 ;
段瑞春 ;
柳小明 ;
毛新武 ;
彭练红 ;
刘早学 ;
程建萍 ;
杨红梅 .
科学通报 , 2007, (12) :1445-1456
[5]   东昆仑造山带昆中带的独居石电子探针化学年龄:多期构造变质事件记录 [J].
陈能松 ;
孙敏 ;
王勤燕 ;
赵国春 ;
陈强 ;
舒桂明 .
科学通报, 2007, (11) :1297-1306
[6]   统计法在石油资源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为例 [J].
周总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2) :207-211+216
[7]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盆地序列及油气前景 [J].
黄泽光 ;
高长林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1) :25-31+39
[8]   秦岭造山带中两条新元古代岩浆岩带 [J].
陆松年 ;
陈志宏 ;
李怀坤 ;
郝国杰 ;
相振群 .
地质学报, 2005, (02) :165-173
[9]   昆仑—秦岭造山系的几个问题 [J].
任纪舜 .
西北地质, 2004, (01) :1-5
[10]   古特提斯蛇绿岩的综合对比及其动力学意义——以德尔尼蛇绿岩为例 [J].
陈亮 ;
孙勇 ;
裴先治 ;
冯涛 ;
张国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2) :1136-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