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的哲学视阈

被引:6
作者
于海波
机构
[1] 吉林工商学院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网络文化的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物质生产是一切社会现象产生的基础这一基本观点来看,网络文化就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以虚拟网络空间为存在形式的现代新型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是对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心理发展状态的反映,也是对现实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再造和继承。不能把网络文化理解为"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也不能把网络文化仅仅理解为对"网络经济和网络政治"的反映。就其实质而言,网络文化作为对人类现实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再造和继承,它既不同于"整个人类的文化",也不同于"关于网络的文化",而是与现实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有别的,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新型文化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关于网络文化探讨 [J].
高云 ;
黄理稳 .
职业圈, 2007, (12) :118-119
[2]  
网络文化利弊谈[J]. 毛为忠.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2007(03)
[3]  
网络文化利弊谈[J]. 毛为忠.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2007 (03)
[4]   网络文化释义 [J].
冯永泰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2) :90-91+94
[5]   近年来关于网络文化的研究综述 [J].
向英明 .
图书馆, 2004, (01) :35-37+45
[6]   论现代网络文化 [J].
孙淑丽 ;
孙玲丽 .
发展论坛, 2002, (07) :51-53
[7]   网络文化与社会发展 [J].
王忠武 .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1) :122-124+127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