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函数法的省际全要素生产率估算:1990-2008

被引:7
作者
孙辉 [1 ]
支大林 [1 ]
李宏瑾 [2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
[2]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关键词
生产函数法;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通过可靠的统计数据来源和方法,我们利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各省资本产出弹性是偏高的,而且资本产出弹性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说明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以投资型外延增长方式为主,长期来看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而且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各省全要素生产率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应加强公共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引导东部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技术,从而促进各地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75 +7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经济差距——基于中国省区数据的实证分析 [J].
石风光 ;
李宗植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12) :19-31
[2]   基于省级层面数据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技术选择:1991~2007 [J].
武群丽 .
统计与决策, 2009, (18) :84-86
[3]   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及经济增长模式的经验分析——对30个省(市、自治区)的实证考察 [J].
庞瑞芝 ;
杨慧 .
经济评论, 2008, (06) :16-22
[4]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5]   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郭庆旺 ;
赵志耘 ;
贾俊雪 .
世界经济, 2005, (05) :46-53+80
[6]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
[7]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 [J].
王小鲁 .
经济研究, 2000, (07) :3-15+79
[8]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舒元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