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业务范围、供给模式和发展对策

被引:18
作者
芦千文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业务范围; 供给模式; 战略意义; 对策建议;
D O I
10.16195/j.cnki.cn36-1328/f.2017.02.09
中图分类号
F326.6 [农村生产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界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业务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三类供给模式,即内生需求诱致模式——农业内部的分业分工衍生出的各种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形式;外部植入引领模式——涉农经济组织或平台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将现代要素引入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政府保障扶持模式:以政策、经费保障或特惠支持方式强化公益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带动经营性生产性服务业务发展。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破解农业生产经营难题,加速创新要素向农业融合渗透,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产业通道,配合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支撑。未来要廓清产业前景认识、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服务主体结构、提高协同供给效率,服务农业发展大局、健全服务产业体系,大力支持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农地确权、交易装置与农户生产环节外包——基于“斯密—杨格”定理的分工演化逻辑 [J].
陈昭玖 ;
胡雯 .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37 (08) :16-24+110
[2]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思考 [J].
姜长云 .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37 (05) :8-15+110
[3]   三农专家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J].
本刊编辑部 .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6, 15 (02) :115-118
[4]   创新驱动视野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J].
姜长云 .
改革, 2015, (12) :83-93
[5]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模式、机制与政策研究 [J].
姜长云 .
经济研究参考, 2011, (51) :2-25
[6]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J].
郝爱民 .
财贸经济, 2011, (07) :97-102+136
[7]   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工促农的产业路径 [J].
潘锦云 ;
李晏墅 .
经济学家, 2009, (09) :61-67
[8]   论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J].
刘志彪 .
中国经济问题, 2006, (01) :3-9
[9]   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 [J].
郑吉昌 ;
夏晴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02) :13-15
[10]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N].房宁;.农民日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