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为之抑或他驱之: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误区再解读——基于组织分析理论的视角

被引:15
作者
罗家才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引进; 误区; 大学;
D O I
10.13236/j.cnki.jshe.2017.05.002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十几年来,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如火如荼。人才引进国家化、项目化的反向功能使人才引进异化为大学发展的外在不确定性,更为形式合法性替代技术合法性提供了诱因,导致大学引才目标先于行动。政府项目化管控导致的人才崇拜及资源依赖,高校对人才效应的历史路径依赖和线性因果误读,出于增加组织合法性和生存几率而产生的模仿行为,造成大学人才引进"镂空式"、集中化与高端化。国家人才政策导向的合法性压力,人才资本化导致的场域效应,高校对一流大学人才特征认识的惯习使大学引才重外生变量轻内生变量与集群效应。应通过重塑与回归大学人才引进的学术本位,树立组织系统与行动者互构的引才、用才观念,建立以教育性价值为基础的支持型政校信任合作体制,实现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科学化。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大学人才引进庸俗化之批判 [J].
王若梅 .
江苏高教, 2015, (01) :54-57
[2]   项目制:一种新的公共治理逻辑 [J].
郭琳琳 ;
段钢 .
学海, 2014, (05) :40-44
[3]   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风险: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 [J].
范冬清 .
高等教育研究, 2014, (06) :39-45
[4]   西南联大创新人才培养之道 [J].
张意忠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 (10) :30-34
[6]   高校高层次人才:概念、类型与特征 [J].
徐振鲁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69-71
[7]   高等教育评价的教育性视角 [J].
荀振芳 .
高等教育研究, 2004, (02) :29-32
[8]   蔡元培与群星灿烂的北大教授 [J].
姚同发 .
炎黄春秋, 1998, (04) :20-25
[9]  
精通操作风险.[M].布伦登;瑟尔韦尔.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10]  
全球化时代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M].陈敏; 张俊超; 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