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研究

被引:19
作者
杜毅 [1 ]
肖云 [2 ]
机构
[1] 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2]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最低活保障; 扶贫开发; 贫困对象识别; 福利依赖; 贫困陷阱; 分类救助; 救助退出机制; 扶贫资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农村两项重要的社会救助政策,如何实现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是目前制约两项制度顺利实施的一大难题。对重庆市贫困地区的调研表明,农村贫困对象识别存在偏差,贫困对象分类不够明确,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福利依赖"和"贫困陷阱"现象突出,受助人口退出难;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联动,扶贫资源供给分散。应基于贫困对象识别机制、贫困对象分类救助机制、贫困对象自身"造血"机制、动态考核与退出机制和部门联动与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对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目标,提高两项制度的运行效率,维护制度的公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福利依赖现状及防范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部分乡镇、湖北恩施市屯堡乡为例 [J].
陈元刚 ;
徐智垠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 27 (10) :32-37
[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认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分析 [J].
李合伟 ;
蒋玲玲 .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2, (11) :32-34
[3]   城市低保退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J].
乔世东 .
东岳论丛, 2009, 30 (10) :34-38
[4]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探讨——以现存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为视角 [J].
邓大松 ;
王增文 .
山东经济, 2008, (01) :61-64
[5]   论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机制的创建 [J].
韩广富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6) :67-71
[6]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陈良瑾, 2009
[7]  
社会保障学[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郑功成,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