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思维普适化与生态实践本土化的辩证统一

被引:1
作者
崔永和
机构
[1] 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思维普适化; 生态实践本土化; 辩证统一;
D O I
10.16366/j.cnki.1000-2359.2009.05.028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演进不是预成过程而是生成过程,不同文明形态之间不是前后排列和新旧更迭的单一线性关系,而是新旧扬弃和彼此包容的交互并存关系。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过失在于对农耕文明的绝对排斥,它在迫使农业经济边缘化的过程中,导致了反生态、反人道和发展不可持续的全球生态危机。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内涵厚重、兼容性强的高级文明形态,它将扬弃、吸纳、兼容和超越以往所有文明形态,实现生态思维普适化与生态实践本土化的辩证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J].
杨春时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1) :17-24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3]  
环境伦理学.[M].(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Rolston)著;杨通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  
现代与后现代.[M].河清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
[5]  
资本论.[M].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